时间:2017/10/13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
突然想到安庆,以及八县市的由来,也就找了一下,整理过后,自己把相关的认为可靠的说法发上来,与大家商讨一下。

1安庆

“安庆”这一名称,究竟是怎样产生的,史志方面没有作出详确的记载,《怀宁县志》上说得也很含糊。现根据有关史志记载和考证,它的产生、演变以及意义大致如下:在北宋初年还称作舒州同安郡团练、后来升为防御。由于团练、防御都是管理地方军事的设置,因此一般只称舒州同安郡。到了徽宗赵舍政和元年(公元年),防御升级为军,改称“德庆军”。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七年(公元年)因为广东设置了德庆府,地方名称不能重复,于是改德庆军为安庆军,“安庆”这一名称从此在史籍、地志上出现。在南宋宁宗元年(年),赵扩即皇帝位时,由于他在做皇帝这前,曾任过安庆军节度使,安庆军成为他的发祥地,因此又将“军”升为“府”,改称为安庆府,这一名称就此沿用到后世。安庆这个名称,则含吉祥之意。宋代用“安”字和“庆”字命名府称的很多,如重庆、兴庆、宝庆、绍在、肇庆、同庆等都用“庆”字;再如德安、临安、瑞安、延安、安福等都用“安”字,安庆府就属于这个范畴。塔桥神韵

2枞阳

枞阳历史悠久。早在原始社会,人类便在此生息、繁衍,西周时为宗子国,汉武帝元封五年(公元前年)始设县治,名日“枞阳”。其县名由来,说法有三:一、从古宗子国,《左传·文公卜二年》中日:“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,遂围巢。”杜注:“宗国为群舒之属,即枞阳,是古代偃姓方国,汉武帝在旧邑设县,以古国为名。”二、《尔雅·释木》:“枞,松叶柏身。”《木草纲目》:“柏叶松身者桧也,松叶柏身者枞也。”《说文》中述,县城后山多枞木,“县城位山南,因名枞阳”。三、古时枞阳多枞木,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,流经城内,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,定名为“枞川”。因县城坐枞川北岸,水北为阳,因而得名。浮渡奇峰

3宿松

“宿松”之名始于何时,至今学术者存在较大争论。一说始于晋武帝平吴(公元年),一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(年)。前者见诸《太平寰宇记》、《辞源》等典,后者载于《隋书》、《旧唐书》等籍,已为官方所采信。隋文帝杨坚一统宇内,在开皇十八年,一次更改了多处带有前代名字和重复县名。其中齐郡之高唐县与同安郡之高塘县字形相近、读音相同,遂改高唐为章丘、高塘为宿松。但不管改于何时,有一点可以基本认定,“宿松”一词的含义就“古老的松滋”。

宿松名称,有另一说法也颇有意思。宿松本名松兹,所以松兹**的招牌很多。但后来湖北有一松兹县,重名了,因此我们改了,叫老松兹。宿者,老也。孤山独秀

4太湖

在我国古代史籍中,太湖县名最早见于《宋书·州郡志》:“文帝元嘉二十五年(公元年),以豫部蛮民立太湖、吕亭二县,属晋熙,后省,明帝泰始二年(公元年)复立。”当时的县名是“太湖左县”,原来南朝宋、齐时代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所置的县叫“左县”,因为那时习称“蛮民”为“蛮左”。可见相对于中原地区(黄河流域)而言,这里开发得晚一些。当初对县官的称谓有两种,一种称“令”,一种称“长”,二者的区别在于辖区的大小。例如秦汉时县官辖区万户以上的叫“令”,万户以下的叫“长”。太湖左县的县官在《宋书·州郡志》中称为长,可见是个户口不多的县。太湖左县于公元四世纪四十年代设立之后,中间一度撤并,六十年代又恢复了。齐代即改称“太湖县”,去掉了“左”字。根据《隋书·地理志》记载,太湖县于隋文帝开皇三年(公元年)改名“晋熙县”,到开皇十八年(公元年)又恢复了原名,称太湖县。另据《隋书·地理志》载,唐高祖武德四年(公元年),太湖分成青城、荆阳二县,武德七年(公元年)青城并入荆阳,次年撤销荆阳,复置太湖县。

花亭碧波

5望江

望江县定名于隋开皇十八年(年)。今县境内古无县以上政区设置。作为军事战略要地,加强军事建设,始于东晋在今县城东10公里处设大雷戍,以雷池为名。雷池地名家喻户晓,成语中“毋越雷池一步”就是指此处。这个典故,《通鉴纪事本末》交待得非常清楚。据载,依仗庾太后权势的颍川大族中的后兄、中书令庾亮专权,原本疑忌苏峻、陶侃、祖约,命温峤镇武昌以挟持之。咸和二年(年),庾亮征苏峻入朝,终于逼苏峻、祖约反晋。历阳镇将苏峻举兵谋反,进攻晋都建康(今南京市),江州刺史温峤闻京师危在旦夕,准备发兵平叛。庾亮因恐握有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,急令温峤切勿东进,并在《报温峤书》中说:“吾忧西陲,过于历阳,足下无过雷池一步。”可见雷池的战守地位。自东晋设大雷戍后,大量驻军的军需基地设在附近。其中,为解决兵器和日用器具的冶炼制作场所就集中在今望江县城,并形成中心,地名因之叫新冶。东晋末年,平息桓玄之乱后,义熙九年(年),设晋熙郡,在新冶置新冶县,为今县境内设置之始。新冶县名,乾隆《望江县志》说:“皖出铁,有铁官。今怀西望北有古冶迹,武昌口有炼成墩,漳湖之表炼成畈??椅子、磨叉间有坑矿,县名新冶,职此之由也。”说明新县缘于新冶铁官而名。陈太建五年(年),置大雷郡(治新冶)。十一年,地入北周。隋代北周后,于开皇三年(年),废大雷郡,留新冶县。十一年,改新冶为义乡县。县名据乾隆《望江县志》说:“陈隋间,县有义士助国平难,隋文帝旌为义乡。”十八年,因县治逼江,而易名望江县。自此,县疆域已定,县名、县治至今不变。雷池水岸

6怀宁

怀宁自东晋建县已余年。县境商周归扬州,春秋隶皖桐,战国属吴楚,秦隶九江郡,汉以后为庐江郡之皖县。东晋义熙年间(公元~年)设晋熙郡,以皖县旧址始建怀宁县,取永怀安宁之意。县治梅城(今潜山县)。南宋嘉定十年移治皖口(今山口镇)。景定元年(年)随安庆府迁宜(今安庆市),府县同城。与安庆府同治宜城(今安庆市)达余年,史称“首府首县”。清乾隆二十五年()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治安庆府,怀宁县城亦省垣所在。抗日战争期间,县府迁石牌,抗战胜利复迁安庆。年底,市县分设,从此,定治石牌镇。年,县城从石牌搬迁到高河。孔雀遗梦

7岳西

岳西县名由来文献记载有两说:一说因山命名。民国25年(年)《安徽民政工作纪要》第76至77页记载:“(二)成立岳西县治……新县区域,适居潜岳之西,即以岳西名县。”“潜岳”指潜山天柱峰,此说流传广泛,符合岳西地理方位,文字记载与建县同期,足以征信。另说因人命名。民国37年版《中华年鉴》下册第页记载:“中央为彻底绥靖地方,特将鄂豫皖边区之金家寨置为立煌县,瓦屋岭置为岳西县(属皖省),新集置为经扶县(属豫省),汪洋店置为礼山县(属鄂省),以办理善后,立煌为表彰卫立煌之战功,岳西为纪念剿共殉职之岳维峻(西峰),而经扶则为表彰刘峙之功勋。”岳维峻,字西峰,曾任国民二军军长、国民革命军新编第34师上将师长。民国20年3月,充当蒋介石大别山剿共急先锋,于礼山县(今大悟县)双桥镇被红军俘获,后于经扶县(今新县)新集镇毙命。岳西峰未曾到过岳西县境地,岳西也无瓦屋岭地名,因此以岳西峰之名名县与今岳西县无必然联系,难以令人置信。但此说流传颇广,有老红军、历史教师、地名研究人员多次致函安徽省政府,坚持此说,要求更改岳西县名。省政府责成本县调查核实,本县于年、年、年先后三次组织人员调查。年由省地名办、县志办、县民政局组成联合调查组,赴京、沪、宁、鄂、豫、皖及有关县市档案、史志部门调查,后以县志办人员为主,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和《岳西县名新考》(《安徽史志通讯》年第4期发表)。调查报告和《新考》文章认为,《中华年鉴》中的文字记载存在三个疑点:第一,建县时间不明确,4县为3个年份所建,《年鉴》概而述之,略嫌笼统;第二,建治地点有出入,岳西无瓦屋岭,而岳西峰被俘的湖北礼山县(今大悟县)双桥镇边有个小地名“瓦屋岭”,如当年在礼山县建岳西县尚无非议,而“漂泊”到今之岳丙建县,不免有移花接木、似是而非之嫌;第三,取名方法不一致,立煌、经扶两县均取卫立煌、刘峙的名字名县,而岳西取其姓和字号中一字名县,这种形式实属少见。再说,岳西建县时的安徽省主席刘镇华与岳维峻早有仇隙。民国13年,岳维峻率国民二军于河南一举歼灭刘镇华的憨天琨部。15年3月,直奉联军攻击国民二军,岳维峻退往陕西,经过豫西时,被联军陕甘总司令刘镇华号称十万的镇嵩军打得人败,岳维峻只身逃走,被晋军俘获。蒋冯阎大战之后,岳维峻、刘镇华虽都改换门庭,投靠蒋介石,但之前双方摩擦两年之久,彼此消长,共损兵20万的夙仇难遣于怀。岳西县治是在刘镇华主持下筹划的,刘镇华是否同意岳西为纪念岳维峻,是否从中作梗,现不得其详。因此,以人命名难以定论。调查中发现《安徽民政工作纪要》中以山命名的记载,文献时间与建县同期,比《中华年鉴》早12年,“地近则易核,时近则迹真”,可以认定岳西是因“潜岳之西”命名。年8月,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,同意调查报告观点,认定以山命名来历,决定不改县名,后经县人大常委会复议,报告省政府,省政府办公厅函复,原则同意岳西县人民政府的报告意见。

司空妙道

8桐城

桐城历史悠久,古称桐国。早在原始社会,即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。悠长岁月中,百里之地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演进与变革。周置桐国,为楚附庸。秦为舒县地,隶九江郡。汉魏六朝时期,先后称舒县、枞阳县、阴安县和吕亭左县,建置不定,隶属多变。隋开皇十八年()改称同安县。唐至德二年()改为桐城县,隶盛唐郡,此为桐城县名之始,沿用至今未变。宋代历属同安郡、德庆军、安庆军。元代属安庆路。明初属宁江府,后属安庆府。清代属安庆府。民国3年()属安庆道,17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。年2月桐城解放,析东南乡大部地区为桐庐(后改为枞阳)县。年7月,桐城民主县政府改称桐城县人民政府,9月改称桐城县政府。年10月,桐城县政府改称桐城县人民政府。年始,隶属安徽省安庆地区。年8月,经国务院批准,桐城撤县设市,仍称桐城市。六尺仁巷

9潜山

潜山周时属皖国,汉属皖县,晋末属怀宁县。元英宗至治三年(公元年)析置潜山县,因境内潜山(即天柱山)得名。明、清属安庆府;民国时期,先属安庆道,后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、安庆专区。年4月至建国后的年4月,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;尔后年3月,改称安徽省安庆专区潜山县;又后,至年底,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;再后,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,至今未变。一柱擎天柱作者:头条号/掌上安庆链接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
女性白癜风的发病原因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热点内容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推荐文章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发布优势
  • 广告合作
  • 版权申明
  • 服务条款
  • 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    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